變電站二次安防屏中的設備之間通過復雜的通信網絡和協議進行通信,以確保數據的準確傳輸和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以下是設備之間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點:
一、通信網絡架構
變電站二次安防屏通常構建在基于IEC 61850標準的通信網絡之上,該標準實現了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確保了不同廠家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通信網絡可能包括控制區網絡、非控制區網絡以及可能的隔離區域網絡,各區域之間通過防火墻、加密認證網關等設備進行隔離和保護。
二、主要通信協議
-
IEC 61850協議:作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主要通信協議,IEC 61850定義了變電站內部設備之間的通信模型和通信服務,使得設備之間可以通過標準化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
-
GOOSE協議:在智能變電站中,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協議用于快速傳輸變電站事件信息,如保護跳閘信號等。它采用發布者/訂閱者模型,確保了信息的實時性和可靠性。
-
MMS協議(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報文規范):用于變電站監控系統和間隔層設備之間的通信,支持更復雜的數據交換和遠程操作。
三、通信方式
-
直接通信:在相同安全區域內的設備之間,可能通過交換機直接進行通信,傳輸實時數據和指令。
-
隔離通信:不同安全區域之間的設備通信需要經過防火墻、加密認證網關等設備進行隔離和認證,以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例如,控制區設備和非控制區設備之間的通信需要經過橫向防火墻進行隔離和訪問控制。
-
加密通信:為了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部分關鍵數據(如保護控制命令)在傳輸過程中會進行加密處理,以防止數據被截獲或篡改。
四、通信流程
-
數據發送:設備將需要傳輸的數據按照約定的協議格式進行封裝,并通過網絡接口發送到通信網絡。
-
數據傳輸:數據在通信網絡中經過交換機、防火墻等設備的轉發和處理,最終到達目標設備。
-
數據接收與解析:目標設備接收到數據后,按照約定的協議格式進行解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進行處理。
-
反饋與確認:根據需要,目標設備可能會向發送設備發送反饋或確認信息,以確保數據的正確傳輸和接收。
五、通信安全與可靠性
-
身份驗證:在設備接入通信網絡之前,需要進行身份驗證,確保只有合法的設備才能接入網絡。
-
訪問控制:通過防火墻等設備的訪問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安全區域之間的訪問權限,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數據泄露。
-
數據加密:對關鍵數據進行加密處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
冗余設計:通信網絡可能采用冗余設計,如雙網冗余等,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綜上所述,變電站二次安防屏中的設備之間通過復雜的通信網絡和協議進行通信,確保了數據的準確傳輸和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這些通信方式和技術手段共同構成了變電站二次安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